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成纪人
李虎子。
唐高祖李渊父。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袭封为唐国公
柱国大将军,出任安州总管
卒谥仁
李渊建唐,追尊为元皇帝庙号世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昭隋末唐初 526年五月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武陵开元寺
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
宪宗元和中,陈广官武陵见之,自言姓刘,为宋鄱阳王休业曾孙,年已二百九十岁,又言广为宋长沙王叔坚六世孙。
广求为弟子,遁去,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元和十一年
武陵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
方以孝廉调官此郡。
见之。
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
心以为素不相识。
而讶见之晚。
岂无所谓哉。
因请其说。
曰。
讵容仓卒。
他日当为子索言之。
一夕广诣宿。
遂对床倾倒所蕴。
曰我刘氏子。
孝文帝玄孙也。
曾祖鄱阳休业
祖士弘。
并详史传。
先人以文学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陈宣帝
时旋弃去。
沈彦文游。
长沙王叔坚
始兴王叔陵
皆致宾客
张声势。
趋附权宠。
吾偕彦文
处长沙门下。
始兴之诛。
吾辈亦从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穷谷。
乐天命。
未几。
而一老沙门过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刘君尤寿。
彦文再拜。
愿得所饵药。
僧笑竟别。
且告吾曰。
世俗务名利。
徒劳苦耳。
愿复奚所成就哉。
吾念独释氏之道。
其庶几。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坠。
十五年
陈亡。
故后主诸王长安
吾遂率彦文乞丐。
西上谒长沙
瓜州宿。
晋昌互羌塞。
数年长沙殂。
又数年彦文亡。
吾始依会稽之佛寺。
而落发焉。
则又去彦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禅。
偶𢹂一僧。
再游京师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举戡定。
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胜。
所历辄徘徊久之。
以尽其趣。
逮今兹则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
而未始一日有负薪之忧。
元贞之季。
挂锡是寺。
夜梦长沙谓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孙广
当与子相见。
子其幸教之。
寤而记其梦于书筴间。
去年已盈其数。
而询之往来者。
则君犹未至也。
每怅然。
以梦语之谬。
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
切肖长沙
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
悲帵涕泣数行下。
广拜愿即为弟子。
奉杖屦。
曰。
第图之未可也。
明日当再来。
广明日诣
遁矣。
大和初
广巴州
道遇于山南逆旅。
广夜拜灯下。
逝从游。
无他志。
许之。
蚤作而昭逸。
广徒太息而已。
释慧昭
未详何许人。
其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禅定。
貌颇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与人交言且不驯狎。
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陈广者。
孝廉调为武陵官
而酷好浮图氏。
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
见广且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自揣。
平生不识此僧。
何言来晚。
乃曰未尝与师游。
何责迟暮。
曰。
此非仓卒可言。
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
广甚惊异。
后时诣宿。
因请其事。
曰。
我刘氏子。
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休业祖士弘。
并详于史氏。
先人文学自负。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
而先人预焉。
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陈。
至宣帝时为卑官。
不为人知。
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
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
多聚宾客大为声势。
各恃权宠有不平心。
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
叔陵被诛。
吾惧不免。
因皆销声。
匿迹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涧而饮。
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
以待所忧之所定。
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
彦文再拜请其药曰。
子无刘君之寿奈何。
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
别将去。
复谓我曰。
尘俗以名利相胜。
竟何有哉。
唯释氏可以舍此矣。
恭纳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与彦文俱至建业
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
台城牢落荆榛蔽路。
景阳并塞结绮基颓。
文物衣冠荡然而尽。
故老相遇相携而泣。
且曰。
一人无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灭良可悲乎。
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关中
长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闻其迁往瓜州
则径往就谒。
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
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
时方与沈妃酣饮。
吾与沈再拜于前。
长沙悲恸久之。
沥泣而起乃谓吾曰。
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
岂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
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
吾因剔䰂为僧。
遁迹会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时已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与一僧同至长安
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号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
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视乃长沙也。
吾迎延坐话旧。
伤感如平生时。
而谓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
师其念之。
乃问之曰。
王今何为。
曰冥官极尊。
既而又泣曰。
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
至去岁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访之。
果得焉及君之来。
又依然长沙之貌也。
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
故讶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因出经笥示之。
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
曰。
君且去。
翌日当再来。
广受教而还。
明日至其居。
已遁去莫知其时。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广巴州
山南道路逢
惊喜再拜曰。
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
亦许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将曙。
广早起而省已去矣。
广茫然若有所丧。
神情沮败。
自是尽不知所往也。
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时岁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则与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测后未可涯。
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
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
通曰。
神仙隔一尘。
犹未可与之游。
广是具缚凡夫。
为度世上士
飞鸢与鱼踪迹相远。
此何怪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孟静素隋末唐初 542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38 【介绍】: 唐女道士
江夏安陆人
初笄离家修道,修习三皇内文,九鼎丹法。
隋文帝开皇间,征赴京师,居至德观,士俗从者甚众。
唐高祖太宗皆钦重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保恭隋末唐初 543 — 6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3—622 【介绍】: 隋唐时僧。
青州人俗姓崔
年十一出家,精邃经旨。
隋文帝仁寿中征为禅定道场主,清肃有闻。
唐高祖武德中,举十大德统摄僧尼,高祖独以保恭任之,遂居诸大德之右。
全隋文·卷三十五
保恭开皇中蒋州栖霞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崔氏
青州人
晋永嘉南渡。
建邺
父超道。
本州刺史
年十一。
法师使诵观音经。
初夜一时即能覆诵。
遂许出家。
会炅逝去。
顷之梦。
两蛇从炅足出。
足。
而觉。
自尔神志异常日。
即依开善彻法师
听成实论。
以义疏。
使习复之。
其文如蝇头。
一领八纸。
曾无遗忘。
同学五百。
莫不推伏。
既受具。
禀定业于慧晓禅师
又问成实疑沮于高昌嵩公。
因从究地持十地。
不逾年。
大义洞明。
而前疑冰释。
乃约地持以制行。
而专讲法华。
陈至德初
摄山慧布归自北邺。
相邀造栖霞寺
以弘禅宗。
亡诱掖加谨。
隋仁寿末
献后崩。
诏入
为禅定道场主纲正僧任。
齐王暕
乞授戒。
施衣五百领。
皆分散无所畜。
国初避地蓝田悟真寺
武德二年
诏仍旧僧任。
改禅定。
为大庄严寺
且举十大德统摄。
当时犹顾望。
未遽应。
高祖使趣起而诸公稍进。
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卒于大庄严寺
寿八十。
葬于京郊之西南。
秘书监萧德言铭。
其碑。
尝山行。
直过虎所踞地。
无少惧色。
杨玄感之乱。
或诬预其谋。
方升座竖义。
而兵刃突入捕逮。
众惊骇欲散。
徐曰。
自省无他。
俟讲罢。
当就辨也。
其度量如此。
释保恭
姓崔
青州人也。
晋永嘉南迁止于建业
父超道本州刺史
十一投炅法师
将欲试其神采。
乃以观音诵之。
初夜一时须臾便度。
自谓闻之如经月顷。
即度出家。
会炅亡没。
梦见两蛇从师脚出入脚中。
忽尔惊觉。
自觉心志弘雅身相安怗。
便往开善彻法师所听采成论。
义疏极细状如蝇头。
一领八纸不遗一字。
众齐五百莫不推先。
受具已后随惠晓禅师综习定业。
深明观行频蒙印可。
又听成实谓有馀悟。
反求所明翻成疑阻。
即以问诸讲匠皆无通者。
高昌嵩公开扬地持十地。
因从受学。
不逾年稔大义皆明。
于前疑中。
又削其半。
乃行依地持偏讲法华。
控引宗归。
得其奥旨。
陈至德初
摄山慧布
北邺初还欲开禅府。
苦相邀请建立清徒。
慧声便之此任。
树立纲位引接禅宗。
故得栖霞一寺道风不坠至今称之咏歌不绝。
又从听采三论善会玄言。
于前诸疑都并消释。
之亡委以徒众。
既承付属率诱如初。
德素尊严见者皆惮。
整理僧务功在护持。
仁寿末年献后崩背。
帝造佛寺综御须人。
佥委声实以状闻奏。
下敕徵入为禅定道场主。
纲正僧网清肃有闻。
迄于隋代常莅斯任。
齐王暕
奉其道德礼以为师。
既受戒已施衣五百领。
一无所受乃从馀散。
唐运初兴归心泉石。
遂避官于蓝田悟真寺
栖息林岫将事终焉。
而御众摄持声光帝里。
武德二年
下敕召还依旧检校
仍改禅定为大庄严。
及举十德统摄僧尼。
京辇诸僧慑惮威严遂不登及。
高祖闻之曰。
恭禅师志行清澄可为纲统。
朕独举之。
既位斯任诸无与对。
居大德之右。
专当剖断。
平恕衷诣众无怨焉。
武德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卒于大庄严寺
春秋八十。
弱年入道志力兼常。
不以利倾不以威动。
敦肃严毅深有大猷。
曾经山行虎伏前道。
从边直过情无顾及。
大业中年枭感起逆。
僧有竞者言与同谋。
于时正在堂中登坐竖义。
兵卫奄至围绕阶庭。
合众惊惶将散其席。
曰。
自省无事。
待论议讫当自辩之。
从容谈叙都无异色。
斯例甚众。
略陈一二。
由兹风问陈隋唐代。
三国天子之所隆焉。
葬于京郊之西南。
其碑唐秘书监萧德言制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住力隋末唐初 544 — 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623 【介绍】: 唐僧。
阳翟人俗姓褚
避地钱塘县,因出家焉。
隋炀帝时扬州长乐寺。
尝自竭资建塔造寺。
隋末道俗流亡,誓以身命守护殿阁,寺赖以存。
唐高祖武德六年辅公祏起事,凡百寺观𢪃送江南住力乃致书再请,愿在阁前烧身以留寺宇,公祏不许。
乃积干薪自焚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
其先河南阳翟人
后有避地于吴郡钱唐者。
孙因家焉。
八岁入道。
有闻缁俗。
久之陈宣帝
京城之左。
秦皇寺。
诏董工役。
至德二年
寺主
陈亡徙居江都长乐寺
隋开皇十三年建塔五层。
金盘辉耀近远。
十七年炀帝晋王出镇淮海。
总寺任。
乃复于丹阳龙光寺
迎致梁武皇帝所得优填王像。
王谧所得定光像。
中脩高阁。
旁挟二楼。
奉像其上。
宏壮显特。
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益起四周斋房廊庑。
仓库庖湢。
使净侣游息无厌。
十年尽出己资。
购旃檀香木
模刻瑞像。
并二菩萨。
并安阁上供养。
十四年
隋室丧乱。
寇盗抢攘。
则誓捐身命。
守护殿阁。
神尧受禅天下更始。
诸方版荡。
而此等独存。
武德六年
贼帅辅公拓叛。
寺观。
皆撤送江南
致书愿焚身以留室宇。
公拓不听。
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
积集贪爱。
不能捐舍躯命。
以报法恩。
今像欲济江。
所不忍见。
可积薪自烧。
以供养之。
衣资什物。
并以施像。
必吾灭后。
像南还矣。
遽汤沐跏趺。
面西引火。
以至命终。
而身则合掌。
凝然不化。
多益以薪。
西后猥烬。
寿八十。
其年十月八日也。
既而像果南还。
门人慧安智颐等树碑于寺之内。
宫庶子虞世南文。
释住力
姓褚氏
河南阳翟人
避地吴郡钱塘县
因而家焉。
宿植胜因早修慧业
甫及八岁出家学道。
器宇凝峻虚怀接悟。
声第之高有闻缁俗。
中宗宣帝
京城之左造泰皇寺。
宏壮之极罄竭泉府
乃敕专监百工。
故得揆测指撝面势严净。
至德二年
又敕为寺主
值江表沦亡僧徒乖散。
乃负锡游方访求胜地。
行至江都
乃于长乐寺而止心焉。
隋开皇十三年
建塔五层。
金槃景耀峨然挺秀。
远近式瞻。
至十七年
炀帝晋蕃又临江海。
为寺任缮造之功故也。
梁武得优填王像神瑞难纪。
丹阳龙光寺
陈国云亡道场焚毁。
乃奉接尊仪及王谧所得定光像者。
并延长乐身心供养。
而殿宇褊狭未尽庄严。
遂宣导四部王公黎庶。
共修高阁并夹二楼。
寺众大小三百馀僧。
咸同喜舍毕愿缔构乃励率同侣二百馀僧。
共往豫章刊山伐木。
人力既壮。
规摹所指妙尽物情。
即年成立。
制置华绝。
异神工。
宏壮高显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又起四周僧房。
廊庑斋厨仓库备足。
故使众侣常续断绪无因。
再往京师
深降恩礼还至江都
又蒙敕慰。
大业十年
自竭身资。
以栴檀香木
模写瑞像并二菩萨。
不久寻成同安阁内。
至十四年
隋室丧乱道俗流亡。
骸若萎朽充诸衢市。
誓以身命守护殿阁。
寺居狐兔顾影为俦。
啜菽饮水再离寒暑。
虽耆年暮齿。
而心力逾壮。
泥涂褫落周匝火烧。
口诵不辍手行治葺。
贼徒雪泣见者哀叹。
往往革心相佐修补。
皇唐受命弘宣大法。
旧僧馀众并造相投。
邑室虽焚此寺犹在。
武德六年
江表贼帅辅公祐
负阻缮兵戈潜图反叛。
凡百寺观撒送江南
乃致书再请。
愿在阁前。
烧身以留寺宇。
祐伪号尊称。
志在倾殄。
虽得其书全不顾遇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积习贪爱。
不能捐舍形命以报法恩。
今欲自于佛前取尽决。
不忍见像济江。
可积薪自烧供养。
吾灭之后像必南渡。
衣资什物并入尊像。
泣服施灵理宜改革。
便以香汤沐浴加趺面西。
引火自焚卒于炭聚。
时年八十。
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
命终火灭。
合掌凝然。
更足阇维。
一时都化。
在佛前焚时。
群鹊哀鸣。
其声甚切。
右绕七匝方始飞去。
及身没后像果南迁。
殿阁房廊得免煨烬。
法宝僧众如畴昔焉。
门人慧安智赜者。
师资义重甥舅恩深。
为树高碑于寺之内。
宫庶子虞世南为文。
今像还归于本阁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卫玄南北朝末隋初 542 — 6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约618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文升
初,北周武帝在藩时引为记室
累迁至京兆尹
,历仕淮州总管资州刺史
文帝仁寿初少数部族山民为乱,单骑往说利害,乃解兵去。
镇抚当地部族,前后归附者十余万口。
遂州总管,安抚剑南一带。
炀帝即位,历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京兆内史。
代王杨侑留守京都。
李渊军进长安,忧惧称疾归,恭帝义宁中卒。
全隋文·卷二十三
字文升河南洛阳人
周武帝鲁公时,引为记室,迁给事上士袭父檦爵兴势公,转宣纳下大夫
建德中,拜益州长史,迁开府仪同三司太府中大夫,治内史事,领京兆尹
宣帝时,以忤旨免。
大象中检校熊州事。
隋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
坐事免。
寻拜岚州刺史检校朔州总管事,入为卫尉少卿
仁寿初,拜资州刺史,除遂州总管
炀帝即位,复徵为卫尉卿
工部尚书,拜魏郡太守
入为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刑部尚书,拜金紫光禄大夫
辽东之役,拜京兆内史留守京师,加右光禄大夫
唐兵入关,归于家。
义宁中卒。
年七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纲隋末唐初 547 — 6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7—631 【介绍】: 观州蓨人字文纪
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
齐王宪参军,事隋为太子洗马,旋擢尚书右丞
高祖时礼部尚书太子詹事
频谏太子不听,固请老,解尚书
贞观时太子少师,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贞
字文纪
观州蓨人
初名瑗
字子玉
读后汉书张纲传。
慕而改之。
初为周齐王参军
入隋为太子洗马
尚书右丞
杨素苏威所恶。
属吏
会赦免。
贼帅何潘仁署为长史
高祖义师至京城
丞相府司录
封新昌县公
累拜礼部尚书太子詹事
太子少保
贞观四年太子少师
五年卒。
年八十五。
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代病中唐 ? — 8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
台州天台人俗姓陈
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故本名不显
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
登戒后,历游观方。
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
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
后住晋州大梵寺
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
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
服除白母。
求出家。
母意难之。
即断一指示所志。
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
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苦也。
故名。
久之游方抵淩郊。
河阳方苦旱。
适至因按经法。
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
果大霔千里沾足。
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
苗稼偃拔。
雉堞皆颓弛。
识者以为毒龙使然。
为持密语禳之。
自尔无患。
民立祠肖貌祀焉。
大历元年
太行霍山
结茅深𨗉以遁。
或有盗其所蓄者。
欲遽去。
而二虎据路口。
从他处归。
盗扣头陈悔。
慰喻之斥虎使去。
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
尤灵异。
神尧初起义师。
沮阴雨。
迷道于此。
而神阴助有功迹。
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
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
于是造庭对像语。
使从己受佛戒。
像忽颔首若许者。
旁顾神妇像略不动。
则毁撤之曰。
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
如此。
百姓以告太守
太守怒系之。
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
旬浃启视则兀尔禅寂自若。
众闻而坌至。
或击磬以出其定。
太守遣邀之弗听。
使再往。
约曰。
如必弗来者。
则断其头来。
谩斩一指付使者
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
仍徙大梵寺且营浮图。
以葬指节。
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积。
有忌者赂贫女。
以鸩酒进曰。
妾夫善酿。
今兹其酿诚加美。
和尚小酌。
以种福田。
经云佛不违众生愿。
惟和尚慈悲
曰汝非佛耶。
女喜尽以情告。
笑釂曰。
吾所坐地当裂。
徐视之。
果裂。
其毒气之酷可想见。
今俗以酒供养始此。
岁饥必募粮设会。
以饱饿者凡八设会。
而燕赵赖之。
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
别众跏趺。
如入禅定。
弟子疑其不灭。
列香华供养如常时。
阅一岁肤肉觉坚缩。
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
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
风雨莫之庇。
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
宣宗复教。
作亭徙置之。
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
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
史亡其名。
隐居兴元褒城中梁山言行直率。
不为世俗规矩所制。
饮酒啖肉自若。
其侪辈举非之。
然以齿腊之。
长。
获纪纲寺职。
而议论设施。
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
少年后生。
间有效其所为者。
上座闻而骇曰。
未得净心地。
何敢尔。
吾弟当以折伏之。
一日戒庖者。
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
独地坐掇枯骼腐胔。
铺饼餤裹食之。
如鲜美隽永物。
众环视哕呕不能已。
上座顾谓众曰。
汝等能食此否。
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
柳公仲郢
兴元时躬诣礼敬。
年八九十乃卒。
释代病者。
台州天台人也。
姓陈氏
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
本名不显矣
诞育之辰祥光充室。
邻里异焉。
七岁丧父。
哀毁几于灭性。
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
亲党敦劝。
偏亲乃送于国清寺
戒法登满誓志观方。
初止今东京
次于河阳
为民救旱。
按经缋八龙王。
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
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
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
千里告足。
自此归心者众。
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
动伤苗稼雉堞。
号为毒龙为之也
代病为诵密语。
后经岁序都亡是患。
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
大历元年
太行霍山
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
有盗其盂食。
俄见二虎据路。
会逢代病
盗叩头陈悔。
慰谕毕因摩挲虎头。
如是累伏猛兽。
其盗本樵子。
愿依附为苦行焉。
其中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
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
绝烹燀牲牢。
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
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
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
乡人怪之闻白州邑
太守怒之曰。
唐高祖初起至此。
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
厥后砻石为像。
荐飨无亏。
此之髡师无状敢尔。
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
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
倾城咸往观礼。
或声磬舒徐而起。
太守急召之不来。
以至约令断头。
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
太守感之。
躬就迎请。
移置大梵寺
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
由是檀信骈肩蹑踵。
有窴毒于酒者。
贿贫女往施之。
代病已知。
贫女绐之曰。
妾家酝觉美。
施和尚求福。
况以佛不逆众生愿。
代病曰。
汝亦是佛。
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
代病执杯啜之。
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
闻者惊怪。
以酒供养自兹始也。
隰西河人有疾。
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
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
后于赵州救斯荒歉。
食道场前后八会。
遐迩赖之道感多类。
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
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
香华供养。
至于隔岁肤肉渐坚。
方知永逝。
遂漆布缋画之。
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
或议之移入陶灶中。
既而生瑞草一本。
其状亭亭若盖。
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
宣宗即位佛事中兴。
纲紏比丘小亭
移真形窴于此。
先于嘉泉寺断指节。
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
或属兵革城陷指亡。
后有赍出逃难。
事息归还。
亦阴福其逋亡者。
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释代病者。
天台人也。
姓陈氏
诞育之辰祥光满室。
邻里惊异。
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
白母求出家。
母才艰阻。
遂断一指。
亲党敦劝偏亲。
乃送于国清寺
戒法登满。
誓志观方。
初止东京
次于河阳为民救旱。
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
启祝毕投诸河。
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
斯须云起肤寸。
雷雨大作千里告足。
自此归心者众。
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
动伤苗稼雉堞。
号称毒龙为害。
代病为诵密语。
后经岁序都无是患。
共立堂宇若生祠焉。
大历元年太行霍山
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
有盗其盂食。
俄见二虎据路。
会逢代病
盗叩头陈悔。
慰谕毕因摩挲虎头。
如是累伏猛兽。
其中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
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
绝烹燀(音阐)牲牢。
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
由是檀信骈肩蹑踵。
有寘毒于酒者。
贿贫女往施之。
代病已知。
贫女给曰。
妾家酝觉美。
施和尚求福。
况以佛不逆众生愿。
代病曰。
汝亦是佛。
然贫女。
惧反饮具以情告。
代病执杯啜之。
俄尔酒气及两胫足。
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
以酒供养自兹始也。
隰西河人有疾。
只给与净水。
饮之必瘳。
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吉藏隋末唐初 549 — 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623 【介绍】: 隋唐时僧。
其先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
祖世避仇徙南海,后迁金陵
俗姓安
幼时由父携之谒真谛真谛为其取名吉藏
七岁从法朗出家。
隋时讲法于会稽嘉祥寺,听众常至千人,时称“嘉祥大师”。
后住长安严寺,成“三论”注疏,创三论学派。
唐高祖设十大德统领众僧,吉藏在其列。
有《中论疏》、《百论疏》等。
全隋文·卷三十五
吉藏开皇中会稽嘉祥寺。
吉藏族姓安氏。
其先安息人
祖世避仇移居南海
后迁金陵
七岁出家。
隋开皇末诏住慧日寺
唐初敕住延兴寺。
武德六年卒。
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安息国人也。
祖以避仇居南海
父迁金陵
而生藏焉。
西竺真谛三藏昉至。
父𢹂之以见。
曰此儿吉祥之所聚也。
遂以名。
父亦出家。
名道谅云。
谅平生苦节寡伦。
乞食听法无少怠。
每持钵归。
必跣足入塔。
遍献佛像。
然后分施。
至虽涕涶便利。
皆以手承。
祝施众生所应食者。
其笃谨之行。
始终无歉。
然每𢹂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
甫七岁。
遂依出家。
而采涉日至。
年十九为众覆述。
精辨锋起。
获誉扬邑。
具戒之后。
其闻转盛。
桂阳王尤所钦礼。
隋混壹。
遂东游止嘉祥寺。
敷畅如常。
时开皇末
炀帝在蕃邸。
置四道场。
招徕贤彦。
召居慧日寺
复于京师
置日严寺。
教旨又以居之。
昙献禅师
请开法华。
七众繁拥。
财施填积。
既以建诸福田。
且为十无尽藏。
付献行檀。
卒成曲池大像。
伟特高显
见者翘勤。
不能自已。
齐王暕私第法集。
一时至者。
六十馀人。
仍推藏为论主。
沙门僧粲自号三国论师
最先徵问。
往还四十馀番。
体貌闲暇。
辞彩秀发。
飞激注射。
霶然有馀。
四座皆动容而退。
王欲更延两日。
众亦莫之敢抗矣。
大业初
写法华经二千部。
隋之季世。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供养。
别置普贤像。
对以坐禅。
观实相理。
及义旗初届京师
武皇受谒于虔化门下。
前叙曰。
惟四民涂炭。
乘时拯溺。
道俗仰泽穹昊。
不胜庆赖。
武皇大悦。
劳问勤至。
武德初
诏选十大德。
纲维法务。
其一焉。
俄兼住实际定水二寺。
齐王元吉
愿承归戒。
屈住延兴寺。
至是年气渐衰。
屡增病苦。
诏赐良剂。
中使相寻。
武德六年五月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上览遗表哀悼。
东宫已下。
皆致书尉问。
赠以钱帛。
今上在秦邸。
有尉辞不录。
诏葬南山讲三论一百馀遍。
法华三百馀遍。
大品智度华严维摩各数十遍。
并著疏。
盛行于世。
临终制死不怖论。
文多不录。
弟子慧远嗣。
释吉藏
俗姓安
安息人也。
祖世避仇移居南海
因遂家于交广之间。
后迁金陵而生藏焉。
年在孩童。
父引之见于真谛
仍乞詺之。
问其所怀。
可为吉藏
因遂名也。
历世奉佛门无两事。
父后出家名为道谅。
精勤自拔苦节少伦。
乞食听法以为常业。
每日持钵将还跣足入塔遍献佛像。
然后分施。
方始进之。
乃至涕涶便利。
皆先以手承取。
施应食众生。
然后远弃。
其笃谨之行初无中失。
谅恒将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
随闻领解悟若天真。
年至七岁投出家。
采涉玄猷日新幽致。
凡所咨禀妙达指归。
论难所标独高伦次。
词吐赡逸弘裕多奇。
至年十九处众覆述。
精辩锋游。
酬接时彦绰有馀美。
进誉扬邑有光学众。
具戒之后声问转高。
桂阳王钦其风采。
吐纳义旨钦味奉之。
隋定百越遂东游秦望
止泊嘉祥如常敷引。
禹穴成市问道千馀。
志存传灯法轮相继。
开皇末岁。
炀帝晋蕃置四道场。
国司供给。
释李两部各尽搜扬。
名解著功。
召入慧日。
礼事丰华优赏伦异。
王又于京师置日严寺。
别教延往彼居之。
欲使道振中原行高帝壤。
既初登京辇道俗云奔。
见其状则傲岸出群。
听其言则钟鼓雷动。
乃游诸名肆。
薄示言踪。
皆掩口杜辞鲜能其对。
京师欣尚妙重法华。
乃因其利即而开剖。
时有昙献禅师
禅门钲鼓。
树业光明道俗陈迹。
创首屈请敷演会宗七众闻风造者万计。
隘溢堂宇外流四面。
乃露缦广筵犹自繁拥。
豪族贵游皆倾其金贝。
清信道侣俱慕其芳风。
法化不穷财施填积。
随散建诸福田。
用既有馀。
乃充十无尽。
委付昙献资于悲敬。
逮仁寿年中。
曲池大像举高百尺。
缮修乃久身犹未成。
仍就而居之。
誓当搆立。
抽舍六物并托四缘。
旬日之间施物连续。
即用庄严峙然高映。
故藏之福力能动物心。
凡有所营无非成就。
齐王暕夙奉音猷。
一见欣至而未知其神府也。
乃屈临第并延论士。
京辇英彦相从前后六十馀人。
并已陷折前锋令名自著者。
皆来总集。
为论主。
命章陈曰。
以有怯之心。
登无畏之座。
用木讷之口。
释解颐之谈。
如此数百句。
顾学士傅德充曰。
曾未延锋御寇。
止如向述恐罕追斯踪。
充曰。
动言成论验之今日。
王及僚友同叹称美。
沙门僧粲
自号三国论师
雄辩河倾吐言折角。
最先徵问。
往还四十馀番。
对引飞激注赡滔然。
兼之间施体貌词采铺发。
合席变情𧹞然而退。
于是芳誉更举顿爽由来。
王谓未得尽言更延两日。
探取义科竖对。
皆莫之抗也。
王稽首礼谢永归师傅。
并䞋吉祥麈尾。
及诸衣物。
晚以大业初岁。
写二千部法华。
隋历告终。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安置。
自处卑室。
昏晓相仍竭诚礼忏。
又别置普贤菩萨像。
帐设如前。
躬对坐禅观实相理。
镇累年纪不替于兹。
大唐义举初届京师
武皇亲召释宗。
谒于虔化门下。
众以机悟有闻。
乃推而叙对曰。
惟四民涂炭。
乘时拯溺。
道俗庆赖。
仰泽穹旻。
武皇欣然劳问勤勤不觉影移。
语久。
别敕优矜。
更殊恒礼。
武德之初
僧过繁结置十大德。
纲维法务宛从初议。
居其一焉。
实际定水钦仰道宗。
两寺连请延而住止遂通受双愿。
两以居之。
齐王元吉
久揖风猷亲承师范。
又屈住延兴
异供交献。
任物而赴。
不滞行。
年气渐衰屡增疾苦。
敕赐良药。
中使相寻。
自揣势极难瘳。
悬露非久。
乃遗表于曰。
年高病积德薄人微。
曲蒙神散寻得除愈。
但风气暴增命在旦夕。
悲恋之至遗表奉辞。
伏愿久住世间缉宁家国。
慈济四生兴隆三宝。
储后诸王并具遗启累以大法。
至于清旦索汤沐浴著新净衣侍者烧香令称佛号。
加坐俨思如有喜色。
斋时将及。
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有五。
武德六年五月也。
遗命露骸。
而色逾鲜白。
有敕慰赙。
令于南山石龛安置。
东宫以下诸王公等。
并致书慰问。
并赠钱帛。
今上初为秦王偏所崇礼
乃通慰曰。
诸行无常。
藏法师道济三乘名高十地。
惟怀弘于般若。
辩囿包于解脱。
方当树德净土阐教禅林。
岂意湛露晞晨业风飘世。
长辞奈苑遽掩松门。
兼以情切绪言见存遗旨。
迹留人往弥用悽伤。
乃送于南山至相寺
时属炎热坐于绳床尸不催臭加趺不散。
弟子慧远树续风声。
收其馀骨凿石瘗于北岩
就而裨德。
年位息慈英名驰誉。
冠成之后荣扇逾远。
貌象西梵言寔东华。
含嚼珠玉变态天挺。
剖断飞流殆非积学。
对晤王。
神理增其恒习。
决滞疑议。
听众忘其久疲。
然而爱狎风流不拘检约。
贞素之识或所讥焉。
加又纵达论宗颇怀简略。
御众之德非其所长。
在昔陈隋废兴。
江阴凌乱。
道俗波迸。
各弃城邑乃率其所属往诸寺中。
但是文疏并皆收聚。
置于三间堂内。
及平定后方洮简之。
故目学之长勿过于
注引宏广咸由此焉。
讲三论一百馀遍。
法华三百馀遍。
大品智论华严维摩等各数十遍。
并著玄疏盛流于世。
及将终日。
制死不怖论。
落笔而卒。
词云。
略举十门以为自慰。
夫含齿戴发。
无不爱生而畏死者。
不体之故也。
夫死由生来。
宜畏于生。
吾若不生何由有死。
见其初生即知终死。
宜应泣生不应怖死。
文多不载。
慧远依承侍奉悟当时。
敷传法化光嗣馀景。
末投迹于蓝田悟真寺
时讲京邑亟动众心。
人世即目故不广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庾抱隋末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江宁人
隋文帝开皇中延州参军事
入调吏部尚书牛弘知其有学术,给笔札令自序,援翰便就,甚奇之。
元德太子学士,礼赐甚优。
后为唐高祖记室
时军国多务,公府文檄皆出于
寻转太子舍人,未几卒。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润州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
隋开皇中,为延州参军事
后调入吏部任职,转元德太子学士
唐高祖起兵,隐太子李建成引为陇西公府记室,文檄皆出其手。
寻转太子舍人,未几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工诗文。
旧唐书》本传与《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6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旷隋末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洛州偃师人字文远
南齐司空徐孝嗣五世孙。
博通五经,明《左传》。
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皆从其受学。
隋文帝开皇中,擢为国子博士
唐高祖至国学观释奠,发《春秋》题,论者蜂起,随方占对,帝异之。
封东莞县男
卒年七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满隋至唐初 551 — 628年6月9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628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并州太原人
俗姓贾
七岁出家,从师习诸经,尽其大旨。
遂往上党石墨山,聚徒行道。
隋初,法席颇盛。
后避喧嚣,徙居黎城南流泉精舍,息心修禅。
文帝时,又迁岚州安山
隋末,率徒入城,初住并州真智寺。
唐高祖武德元年,住义兴寺。
突厥侵境时,曾以僧兵拒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太原贾氏子也。
七岁出家。
即宗定业。
弱冠登具。
乃弘律乘。
又听涅槃。
能通大指。
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隋初法运再隆。
推而广之。
之力为多。
故礼忏以摄疏情。
宴坐以陶凡累。
而黑白仰为菩萨戒师。
然非明證。
法不轻授。
未几徙居黎城东山之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
从之如归市。
俄依瓒禅师雁门
久之徙入
弘静学。
隋季之乱。
复偕同志五十馀人。
西遁岚州安山
方天下扰攘。
而斯地深僻。
曾不觉知。
固道力所感欤。
义旗初建。
高祖诏于许公宅供养。
及躬往顶礼。
殊觉凛然。
顾谓裴寂曰。
孤于禅师
毛发惊竦何耶。
曰。
此则戒神所护而然。
他日又见曰。
弟子举义师。
以戟定天下。
凡以济拔众生也。
惟禅师慈悲加被。
愿使往来无障。
武德元年
诏以许公宅。
为义兴寺。
居之。
三年诏入
都督弘农公刘护。
以捡狁方𡨥边。
人情恐骇。
奏疏留之不遣。
贞观二年夏四月示有微疾。
而禅坐如常日。
沙门道绰问曰。
万法本空。
然或以观相入。
或以机缘悟。
何也。
答曰。
缘无所缘。
相无所相。
如是悟入法亦无法。
乃溘然而逝。
是年六月九日也。
寿七十八。
建塔树碑。
葬于龙山童子谷。
释智满者。
俗姓贾氏
不知何许人也。
戒行高洁居于安乐寺
唐太宗晋阳
刘文靖首谋之夜高祖梦堕床下。
又见遍身为虫蛆所食。
意甚恶之咨询于
曰。
此可拜贺也。
夫床下者。
所谓陛下也。
群蛆食者。
所谓群生共仰一人活耳。
高祖嘉其言。
又云。
贫道颇习易。
以挂之象明夷之兆。
按易曰。
巽在床下纷若无咎而早吉晚凶。
斯固体大不可以小。
小则败大则济。
可作大事以济群生。
无往不亨乃必成乎。
高祖动容曰。
虽蒙善诱未敢当仁。
师眄太宗曰。
郎君与大人并叶兆梦。
是谓干父之蛊考用无咎。
天理人事昭然可知。
不可固拒天之与也。
天与不取必受其咎。
无乃不可乎。
高祖拜而谢曰。
弟子何幸再烦郑重叮咛之意。
敢不敬从。
满后不知所终。
释智满
姓贾氏
太原人
立意矜特不群凡小。
七岁出家随师请业。
凡所受道如说修行。
年登冠肇进受具戒。
律仪成范资训弥弘。
又听涅槃等经。
尽其大旨。
名教略圆味静终业。
遂往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门徒肃穆缁素归依。
礼供骈罗积而能散。
时属隋初创弘大法。
智满蒸仍国化引而广之。
故使闻风造者负笈奔注。
众杂精粗时兼久近。
初则设仪。
礼忏用摄恒情。
后便随其乐欲。
静思宴坐。
躬事众法身预僧伦
形止方雅威严猛肃。
眉目浓朗白黑交临。
预有参拜莫不神骸而毛动。
咸加敬仰为菩萨戒师。
不重身名不轻正法。
虽苦邀请未即传授
乃亲为竭诚方等。
行道要取明證。
梦佛摩顶。
并为说法。
宛如经相。
方为授法。
故道俗思戒者相趍不绝。
而专意静观厌此諠浮。
乃徙居黎城东山南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又结如林。
禅忏兼修止观齐舍。
志弘经远随务或乖。
又往雁门川。
瓒禅师
涉缘念慧。
僧中藻镜定室羽仪言行清澄。
具如别传。
嗟遇后展欣附有馀。
历游所在宗习。
又依住开化结虑修心。
俄为文帝追
定门斯坏众侣乖张。
乃录其同志五十馀人。
西入岚州安山内。
如前综业。
大感学徒。
隋季道消。
贼徒蜂起。
生民坠于沟壑。
众宛然不散。
斯亦道感之会也。
大唐建义四众归奔。
乃率侣入城就人弘道
初住晋阳真智寺。
以化声广被归宗如市。
武皇别敕。
止许公宅中。
供事所须并出义府。
躬往礼问睹而惧之。
顾语裴寂曰。
孤见此禅师
衣毛惊起何耶。
答曰。
计无馀相。
应是戒神所护耳。
重以他日修觐曰。
弟子济拔苍生。
义兴大造。
愿往还无障。
当为立寺。
既登京辇天下略平。
武德元年
乃诏所住宅为义兴寺。
四事供养一出国家。
至三年德为物归道声更远。
帝欲处之京室下敕徵之。
又以北蕃南侵百姓情骇。
都督弘农公刘让启留满住用镇众心。
有敕特听同安朝寄。
武德五年
猃狁孔炽戎车载饰。
马邑沙门雄情果敢。
烽耀屡举罔弗因之。
太原地接武乡兵戎是习。
乃敕选二千馀僧。
充兵两府
登又下敕。
师一寺行业清隆。
可非简例。
由是重流景行光问遐迩。
晋川髦彦沙汰之馀。
坐受嘉庆。
皆来称美。
或拜伏戒范者。
或依承习住者。
常数二百馀人。
恒业无怠。
精厉其诚。
时或惰学亲召别诫。
委引圣量诱化凡心。
预在闻命莫不泪流而身伏。
噎叹良久并由承法。
行已感发前人。
故得机教不妄弘矣。
贞观二年四月
初因动散微觉不悆。
遂淹灰管本性无扰。
门人同集日遗诫劝。
沙门道绰者。
夙有弘誓。
友而敬奉。
因喻曰。
法有生灭道在机缘。
观相易入其门。
涉空颇限其位。
愿随所说进道有期。
乃盱衡而告曰。
积年诚业冀弘持。
缘虚无相可缘。
引实有何所引。
岂以一期要法累劫埋乎。
幸早相辞勿尘妄识。
乃退焉。
其坚白持微为若此也。
既而气将渐弱。
而志力犹强。
侍人围绕观者充室。
端坐举面徐视学徒。
时次昆吾溘然而卒。
春秋七十有八。
贞观二年六月九日也。
当终前夕大地振动寺树摧枝。
合众悲敬衰相现矣。
泰山其颓乎。
法人斯逝。
联类如此。
举邑酸切若丧其心。
即以其月十二日
旋殡于龙山童子谷中。
立塔碑德。
自满舍俗从道六十馀年。
洁己清贞冰霜取喻。
弊衣节食才止饥寒。
频经断谷用约贪染。
目不邪视言不浮华。
净色子女未尝瞻对
弱年登岁者不宿房中。
受具多者方令近侍。
约时临众诫以行科。
馀则静处小房。
晬朝方出。
室中唯一绳床。
钵袋挂于壁上。
随道资具坐外更无。
致使见者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
又偏重供僧勤加基业。
慈接贫苦备诸药疗。
焭焭遑遑意存利物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骨仪隋 ? — 6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7 【介绍】: 京兆长安人
性刚直。
文帝开皇初侍御史
炀帝时尚书右司郎。
时朝政乱,贿赂公行,而仪励志守常,介然独立。
超拜京兆郡
李渊兵进长安,与阴世师协力拒之,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欧阳询隋末唐初 557 — 6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41 【介绍】: 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
欧阳纥子。
博贯经史,仕太常博士
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
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
有碑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557—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南)人。
少为江总收养,教以书计。
,为太常博士
李渊微时,引为宾客
高祖武德初,累迁给事中
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
博览经史,主编《艺文类聚》,为唐代著名类书,流传至今。
工书,初学王,后自成一家,世称“欧体”。
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能诗善文。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字信本
潭州临湘人
武德中累擢给事中
贞观初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
封渤海县男
卒年八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屈突通隋末唐初 557 — 6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28 【介绍】: 隋唐间雍州长安人
隋炀帝大业中,累迁左骁卫大将军,授关内讨捕大使
唐高祖起兵,守河东,战败被擒,高祖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从秦王平薛仁杲,珍物如山,独无所取。
复从王世充,论功第一,拜右仆射,镇洛阳
太宗贞观元年左光禄大夫
卒谥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伐勃駃隋末至初唐 ? — 6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18 【介绍】: 隋末唐初西域龟兹国国王。
唐高祖受禅,遣使朝贡,会卒。
姚思廉隋末唐初 557 — 6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37 【介绍】: 京兆万年人,原籍吴兴武康
名简,以字行。
少受《汉书》于父,尽传其业。
寡嗜欲,惟一于学。
南朝陈,为会稽王主簿
,为代王侍读
唐高祖京师,府僚皆奔亡,独思廉侍王。
太宗贞观初,历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三年,与魏徵共撰《梁书》、《陈书》。
九年,拜散骑常侍
卒谥康
思廉本名简
以字行。
陈吏部尚书察子
初授秦王府文学
太宗即位
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写形于十八学士图。
散骑常侍
赐爵丰城县
贞观十一年卒。
太常卿
谥曰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温大有隋 ? — 6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太原祁人字彦将
温大雅弟。
性端谨,少以学行称。
羽骑尉
唐高祖起兵,引为太原
秦王河西参谋军事
还,以本官摄大将军府记室,与兄大雅共掌机密
以昆季同在机务,意不自安,每退让,远避机权,僚列以此多之。
武德元年,累转中书侍郎
卒谥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耿询隋 ? — 6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丹阳人字敦信
口才敏捷,技巧绝人。
初坐事配为官奴。
文帝时从故人高智宝受天文算术。
思虑精巧,创意造浑天仪,以水转之,不假人力,施于暗室,外候天时,如合符契。
又作马上漏刻,世称其妙。
炀帝时进欹器,善之,放为良民。
后累官守太史丞
宇文化及为乱,欲投李渊,为化及所杀。
著《鸟情占》一卷。
全隋文·卷二十八
字敦信丹阳人大业初右尚方署监事,守太史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轨隋末唐初 ? — 61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轨 安乐 617年七月—619年五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武威姑臧人字处则
略知书,有智辩。
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称之。
隋末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
武德初高祖薛举,遣使下玺书慰结,称从弟,拜凉王凉州总管
旋僭帝号,建元安乐
后其下属脩仁兄弟潜引胡兵围城,败,执送长安斩之。
自起至亡凡三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